临床必备 | 上下肢关节活动度检查方法图解
2023-09-19 文章来源:骨科康复技术 作者:何成奇,李建军 点击量:4038 我要说
关节活动度是一种用于检查动作并确定治疗介入计划中的起始动作。完成功能性活动所需的运动,可以视为肌肉或外力以各种形式或活动幅度来移动骨骼。当一个人运动时,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来控制运动所需的复杂肌肉活动,骨骼仅跟随连接的关节而移动。关节的结构及通过该关节的软组织的完整性和弹性,会影响任何两个骨骼之间所产生的活动量,有可能产生的最大活动量,即所谓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当一个部位经由其关节活动度移动时,所有该区域的结构都会受到影响,包括肌肉、关节面、关节囊、韧带、筋膜、血管及神经等。关节活动度以最简单的方式解释,以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活动范围来描述。为了描述关节范围,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屈曲、伸直、外展、内收及旋转。关节活动范围通常可以使用量角器测量,并记录其度数。肌肉活动范围则与肌肉的功能性活动度有关。
一、各类关节活动度运动
被动关节活动度,是身体一个部位在不受限制的关节活动度范围内的运动,该运动完全是由外部力量控制,很少或没有自主性肌肉收缩。外部力量可以是重力、机器、另一个人或自己身体的另一部分。被动关节活动度不等于被动牵拉。主动关节活动度,是身体一个部位在不受限制的关节活动度范围内,由通过关节的肌肉主动收缩产生的运动。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是主动关节活动度的一种,以徒手或机械提供外力,援助需要帮助的主要运动肌肉完成运动。
二、应用关节活动度技术的原则和方法
1、检查、评估与治疗计划:
(1)检查和评估患者的功能损伤和功能程度,确认注意事项及预后,并计划介入方法。
(2)判断患者参与此项关节活动的能力,以及被动关节活动度,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或主动关节活动度是否能够满足目前的目标。
(3)确保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组织的状况和个人的健康。
(4)确定什么模式才能最好地满足目标。
关节活动度技术可进行于:
(1)动作的解剖平面:额状面、矢状面、横断面。
(2)肌肉延伸的范围:与肌肉力线相反。
(3)组合模式:对角线动作或组合数个动作平面的动作。
(4)功能模式:使用于日常生活活动的动作。
(5)监测患者的整体状况及检查和介入后的反应:注意任何生命迹象的变化,任何身体部位在温度和颜色上的变化,任何关节活动度、疼痛或动作质量上的改变。
(6)记录和沟通结果及介入措施。
(7)必要的话,重新评估和修改介入措施。
2、应用的技巧:
(1)需抓握关节以控制动作。若关节疼痛,则修正抓握部位及方式。
(2)支持结构完整性不佳的区域,如过度松弛的关节、新鲜骨折的部位或瘫痪的肢体部位。
(3)将该身体部位移动通过完全无痛的动作范围直到组织产生阻力。不要强迫超出范围,如果强迫动作,则会成为一种牵拉技术。
(4)平顺且节奏型地执行动作5~10次。重复次数取决于计划目标、病患的病情及对治疗的反应。
三、关节活动度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节活动度技术,可用于被动关节活动度及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和主动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当由被动关节活动度过渡到主动关节活动度时,重力具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肌无力而言。当某个部位有相对重力运动时,可能需要对患者提供协助。然而,当平行于地面运动时(去重力或无重力),该部位可能只需要在该肌肉收缩执行该运动范围时得到支撑。许多运动都可能会有其他姿势,而有些运动则一定要利用另一种姿势。为了提高效率,应尽可能以一种姿势实行所有运动;然后改变患者的姿势,并以该姿势执行所有适当的运动,渐进治疗且尽量减少患者翻身的频率。
注意:
上(upper)手或顶(top)手是指治疗师的手对着患者的头;底(bottom)手或下(lower)手是指治疗师的手对着患者的足部。
1、上肢:
(1)肩关节:屈曲。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图1):
①以治疗师的底手由肘关节以下握持患者的手臂。
②以顶手横跨抓住患者的手腕与手掌。
③提起手臂执行现有的动作范围并回到起始位。
图1 肩关节屈曲
注意:
为了完成正常运动,肩胛骨应该在肩关节屈曲时可自由上回旋。如果只想让盂肱关节产生运动,则牵拉时肩胛骨是固定的。
(2)肩关节:
伸直(图2)。如果患者在床上仰卧时肩关节在床的边缘,或者病患是侧躺、俯卧或坐位时,伸直就可以超过0°。
图2 肩关节伸直
(3)肩关节:外展和内收(图3)。例如,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与屈曲的手部抓法相同,但将手臂移出到侧方,肘关节是可以屈曲的。
图3 手肘屈曲时肩关节外展
注意:
要达到全面的外展,必须要有肱骨外旋和肩胛骨的上回旋。
(4)肩关节:内旋和外旋(图4)。如果可能,外展手臂至90°,肘关节屈曲至90°,前臂维持正中姿势。旋转也可以让患者手臂在胸部侧边的姿势下进行,但在这个姿势不可能做完全内旋。
图4 以90°/90°姿势引发肩关节的内旋和外旋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
①治疗师的食指放在患者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握持患者的手和手腕。
②治疗师的拇指和其余手指放在患者手腕的任一侧,从而稳定腕关节。
③以另一只手固定肘关节。
④移动患者前臂以旋转肱骨。
(5)肩关节:水平外展和内收(图5)。患者的肩关节必须处于床的边缘以达到完全的水平外展。手臂可以在屈曲或者外展90°位置开始。
图5 肩关节水平外展和内收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手的位置与屈曲相同,但是随着治疗师将患者的手臂动向一侧,经过身体上方时,治疗师的身体转过来面对患者。
(6)肩胛骨:上提/下压、前突/后缩、上回旋/下回旋(图6)。患者俯卧、手臂置侧面,或患者侧卧面对治疗师,且患侧的手臂悬垂于治疗师的下手臂。
图6 肩胛骨的关节活动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
将顶手像杯子一样盖住患者肩峰并将另一只手放在患者肩胛下角周围。
在上提、下压、前突、后缩时,患者锁骨也会随肩胛骨运动。
在回旋时,将患者肩胛骨动作导向肩胛下角,并同时将患者肩峰推往相反方向,以创造一个力偶的旋转效果。
(7)肘关节:屈曲和伸直(图7)。
图7 前臂旋后时肘关节屈曲与伸直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手的位置与肩关节屈曲相同,只是因为肘关节屈曲与伸直,故动作出现在肘关节。
注意:
治疗师的手指围绕前臂远端,控制前臂的旋前与旋后。以前臂旋前和旋后的姿势进行肘屈曲。肘关节伸直时,肩胛骨不要前倾,这会掩盖真实的动作范围。
(8)前臂:旋前和旋后(图8)。
图8 前臂旋后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
①握持患者的手腕,以食指支撑,并把拇指和其他手指放在患者前臂远端的两侧。
②以另一只手稳定肘关节。
③运动为桡骨绕着尺骨完成滚动。
注意:
旋前与旋后应分别在肘关节屈曲及伸直下进行。
(9)腕关节:屈曲(掌屈)和伸直(背屈),桡偏(外展)和尺偏(内收)(图9)。
图9 腕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显示腕关节屈曲,注意手指可以自由回应手指外在肌的被动张力。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对于所有的腕关节动作,要以一只手抓住患者刚刚过远端关节的部位,并以另一只手稳定前臂。
注意:
手指外在肌的动作范围如果受到张力,会影响腕关节的动作范围。为了获得腕关节完全的动作范围,则要使手指的移动获得自由。
(10)拇指与手指关节:屈曲与伸直和外展与内收(图10)。拇指和手指的关节,包括掌指与指间关节。
图10 拇指掌指关节的关节活动度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
①视患者的姿势,稳定患者的前臂及手于床上或者治疗台上。
②逐个移动患者手的每个关节,其方法为以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稳定骨骼近端,而以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移动骨骼远端。
注意:
要完成完全的关节活动度,不要让手指的外在肌紧张。肌肉的张力,可以由移动手指同时移动腕关节姿势来缓解。
(11)手腕和手外在肌:伸直屈肌与伸肌(图11)。为了尽量减少手指关节的压迫,从最远端关节开始运动。每次一个关节的伸长肌肉,稳定该关节,然后伸展肌肉到下一关节,直至该多关节肌处于最大长度。这对于外在肌结构的弹性有障碍者尤为关键。
图11 (A)外在手指屈肌和(B)伸肌的终末端动作范围。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
①首先移动远端指间关节并稳定,然后移动近端指间关节。
②维持上述两个关节于活动范围终点,然后移动掌指关节至活动范围终点。
③稳定各手指关节,并开始运动腕关节。当患者感觉不适,则肌肉已完全拉长。
2、下肢:
(1)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和伸展(图12)。
图12 髋关节和膝关节共同屈曲(A)开始(B)完成合并动作。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
①以顶手托住患者膝关节后方(腘窝),底手托足跟下方,支撑并提举患者下肢。
②当膝关节完全屈曲时,将手指转移到大腿边。
注意:
腘绳肌肌群和股直肌均是跨髋关节与膝关节的双关节肌肉,要达到髋关节完全屈曲,膝关节必须屈曲以释放腘绳肌肌群的张力;为了达到膝关节完全屈曲,髋关节必须屈曲以释放股直肌的张力。所以,髋关节与膝关节结合完成屈曲与伸展。
(2)腘绳肌肌群的伸展(图13)。
图13 腘绳肌肌群的伸展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
①顶手于膝关节上面,底手握住足跟。
②保持膝关节伸直位并屈曲髋关节。
如果膝关节需要支持,底手手臂可环抱患腿以支撑重量,顶手视情况给予稳定或支持。
(3)髋关节:伸直(过度伸直)(图14)。
图14 患者侧卧做髋关节伸直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
①如果患者俯卧,治疗师以顶手或手臂稳定骨盆,底手托膝关节下方上抬患者大腿。
②如果患者侧卧,将大腿下方底手放在正前面,顶手稳定骨盆。髋关节完全伸展时,不要完全屈曲膝关节,避免股直肌限制动作范围。
(4)髋关节:外展和内收(图15)。
图15 髋关节外展,同时保持患者肢体伸直和无旋转。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
①患者仰卧位,对侧下肢置于稍外展的体位。
②顶手托患侧膝关节下面,底手托足跟,以支撑患肢。
③进行外展和内收时,保持患肢伸直无旋转。
(5)髋关节:内旋和外旋(图16)。
图16 髋关节在屈曲90°下的内旋和外旋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
①患者仰卧位,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90°,顶手固定膝关节。
②如果膝关节不稳定,则以底手托足跟,协助稳定下肢。
③以股骨为轴心,底手水平面钟摆式移动小腿,以完成髋关节的内旋和外旋。
(6)踝关节:背屈和跖屈(图17)。
图17 踝关节背屈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
①患者仰卧位,顶手固定足踝。
②背屈时,以底手握持足跟并将前臂沿足底放置,前臂推压足底的同时以拇指和食指把跟骨拉向远端。
③跖屈时,底手固定足跟,顶手置于足背推至跖屈。注意:由于患者卧床,踝关节往往因为重力和被子的重量而保持跖屈,因此可以不必进行跖屈运动。
(7)踝(距下)关节:内翻和外翻(图18)。
图18 踝(距下)关节内翻
手的抓握位置和方法:
患者仰卧位,顶手固定足踝,底手的拇指放在跟骨内侧,其余手指在跟骨外侧。
使用底手握持足部往内或往外转。
摘自:骨科康复技术.编者:何成奇,李建军.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7月.ISBN:978712135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