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多中心首次联合丨寰枢椎脱位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项目启动
2023-12-08 点击量:714 我要说
跨学科、多中心首次联合,寰枢椎脱位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项目启动会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顺利召开
2023年12月2日,寰枢椎脱位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Clinical Trial, ACT)项目启动会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顺利召开。这项临床研究联合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20家大型神经外科及骨科中心,率先实现了国内对于寰枢椎脱位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跨学科合作,参与单位覆盖了国内绝大部分大型的上颈椎诊疗中心。
我国在该领域的治疗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各大中心多年来也积累了丰富治疗经验。同时,原创的手术方式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前路松解后路复位技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的TARP技术等,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国外既往报道的术式。
20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菅凤增教授开创了后路撑开复位技术,用于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随后,陈赞教授进一步完善了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位技术,并推出了关节间松解融合技术,同时设计了宣武枕颈复位内固定系统。
这一系列创新不仅提高了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手术的复位率,还改变了临床对这种疾病的传统认知和分型。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的标准手术技术,并得到了国内外同道的认可。
宣武医院发起这一多中心研究项目,计划通过2年时间,与多家上颈椎诊疗的权威中心合作,收集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寰枢椎脱位临床数据库。该项目旨在对国内外目前广泛应用的复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复位效果、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将为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并建立寰枢椎脱位疾病治疗的中国标准,乃至世界标准,让临床研究切实为人民健康做出实质性贡献。
在项目启动会上,菅凤增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该临床研究将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坚实依据,具有深远的意义,有利于推动上颈椎领域的发展。目前该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涌现了出许多新技术,但由于缺乏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其效果尚不明确。多中心临床试验可以通过随机对照设计,对新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闫景龙教授对整个临床研究的开展寄予了较高期望,他表示这是国内首次神经外科和骨科合作的大型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艾福志教授在线上致辞,对这一临床研究的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表示该研究将结果将为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圣林教授认为,此次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开展,将为本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也将为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陈赞教授表示PFDF技术能够通过多学科协作、收集高等级证据,形成技术创新体系,并得到推广,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杜越崎医生对该临床研究涉及的关节间松解融合技术和后路复位融合技术的手术操作细节进行了详细汇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潘岳松教授就“专项临床试验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应用”进行了汇报。他强调了数据管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以确保临床试验数据库的建立和质控严格可靠。多中心临床试验是验证新技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而专项临床试验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应用则能够为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和管理保障。这能更好地了解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陈赞教授作为主要研究者对临床实验的召开和进展细节、质控等方面做出了详细介绍和解读。
在随后的讨论会上,研究团队分别就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细则、不良事件、手术操作细节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各个临床单位的专家代表一致认为,“ACT”多中心临床研究前期准备充分、设计科学合理、可行性强,临床意义重大,将产出可观的科学成果和社会效益。陈赞教授表示,作为临床研究的牵头人,将继续努力,积极推动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开展,同时也呼吁国内上颈椎领域的专家一起“ACT(行动)”,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上颈椎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令患者获益。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