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生一定要知道的——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的奠基者

2024-01-15    点击量:185 我要说

他是骨科界的巨人,将重度脊柱畸形的晚期治疗由不可能变为可能。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成功、全面地诊治脊柱畸形,以及畸形带来的瘫痪和残疾,最初为脊髓灰质炎后的脊柱畸形,然后再扩展至其他各种类型的脊柱畸形。他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并匹配以难以置信的坚韧和绝佳的工作能力。他试图去解决那不可逾越的难题,虽然失败了但仍一次次地发起挑战。他必须去克服伴随新技术而来的批评。他无情地鞭策我们,并希望我们能像他一样,对患者更加负责以及有着永不停歇的动力和热情。

——William A. Spencer(哈灵顿的伯乐、主任和他永远的支持者)

2023年教师节与国庆前夕,一部讲述脊柱侧凸内固定奠基人哈灵顿的的学术和人文译著以中英文双语出版,堪称中国脊柱外科界的喜事。

专著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惠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召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海涌、北京协和医院仉建国四位教授主译;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骨科王金熙教授(哈灵顿冠名教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邱勇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吕国华教授主审,国内82位教授和学者参与译校,全书共95.2字,近800页

四位主译

译著由四位脊柱外科资深专家作序分别是原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脊柱学组组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天驷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脊柱学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教授,以及2023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骨科脊柱外科主任Serena Hu(胡沙盈)教授。四位专家强烈推荐我国脊柱外科同道阅读本书,学习哈灵顿教授在研发脊柱内固定器械(哈氏棒)过程中锲而不舍的精神,借鉴其医工结合和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做好未来脊柱外科、脊柱侧凸领域的医教研工作,造福更多病患

杨惠林郑召民海涌仉建国四位主译为本书撰写了中文版前言,介绍了本书的内容和以中英文出版的意义。原著的序言分别由哈灵顿的临床工作继承人、1990 SRS主席、美国贝勒医学院骨科Jesse H. Dickson2006 SRS主席Akbarnia和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医学历史与哲学系主任Crenner三位教授撰写,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哈灵顿对脊柱外科、脊柱侧凸、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和母校的贡献。原著前言和致谢部分由原作者著名脊柱外科和脊柱侧凸专家,堪萨斯大学骨科中心Marc A. Asher教授撰写。

本书共分为十二个章节。以时间顺序回顾了哈灵顿教授的成为一名执业医师和外科医生的经历、脊髓灰质炎和脊髓灰质炎后脊柱侧凸诊治的发展历史、脊柱侧凸研究学会的成立经过等。

主译之一郑召民教授指出:最值得一读的是本书后记。如果你医教研工作十分忙碌,没有时间通读全书,能认真研读本书的“后记”部分,也能减少一些遗憾。作者Asher总结第一个取得成功的脊柱内固定系的诞生过程,其成功要素可归结为问题、人物和处境三个方面。脊髓灰质炎后脊柱侧凸作为临床问题诱发了哈灵顿对脊柱畸形的思考。由于哈灵顿本人具备突破传统敢于创新执着坚持的品质,同时具有天生的领导才能,为其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哈灵顿所处的时代对脊柱侧凸认识甚少,没有太多束缚与限制。私人执业使拥有灵活的时间,同时具备德克萨斯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及莱斯大学等专业的学术支持,这些都是研发成功的必备条件。在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中,Spencer主任的领导支持,合作者Engen对器械设计的贡献,国家小儿麻痹基金会的资金支持,莱斯大学Sims教授在机械工程方面的指导,以及和捷迈长达二十年精诚合作,都是该医工结合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马克·A.阿舍教授和郑召民教授,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

哈灵顿系统经过十年(1949-1959) 的筹备,成功占据脊柱内固定市场长达二十五年(1960-1984)之久,直到1984年CD三维矫形内固定器械的出现。自1966年创立至今,SRS现已成为脊柱畸形研究、教育及交流的国际领导者。读完本书,方可对哈灵顿在这一领域的贡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而哈灵顿档案馆在堪萨斯大学的建立以及哈灵顿基金骨科杰出教授的设立足以彰显他对母校的贡献和校友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1960年12月,脊柱内固定器械(哈灵顿档案馆)

1957年,一名患者使用光滑部分直径5/16英寸的撑开棒进行了矫形手术

在原著注释,参考文献,引后,这次中文版译著增添了“译者的话,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翻译本书的来龙去脉。王金熙教授撰写的原著作者简介可让读者了解到作者Asher也是一位受人尊敬,在脊柱畸形领域贡献卓越,同样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大师。本书封底更简明的描写了几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哈灵顿和《锲而不舍》英文原著的高度评价。

译者的话

本书既提供了丰富的脊柱外科专业知识和脊柱侧凸的趣闻轶事,也通过展示哈灵顿教授锲而不舍的精神与成功要素为读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当今医工融合成果转化成功实施具有现实意义。然而,正如本书原著作者所述本书是从北美人的视角来撰写的部分内容可能存在对东西方文化、世界和价值观偏颇认知,中文版译也提醒读者在阅读和奸商本书时,保持批判的眼光和谨慎的态度,但这不影响本书的学术价值。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