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性脊柱骨折应该如何进行内固定?
2024-10-11 点击量:136 我要说
跳跃性脊柱骨折是指骨折椎体间隔2个或者2个以上正常椎体的脊柱骨折,即多节段非相邻性脊柱骨折,发生部位主要在胸腰椎,损伤重,临床治疗复杂且易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1.6%-16.7%。
1
23(拼图)
定义
1978年,Calenoff将其定义为两个不同节段的椎体骨折,其间间隔3个以上正常椎体。
4
1989年,Powell提出即使骨折椎体之间存在单个正常椎体,也可视为跳跃性椎体骨折。
5
发病机制
常为脊柱纵轴传导暴力或复合暴力损伤。高坠伤时,多为足踝部或臀部着地,落地时地面反作用力沿脊柱纵轴方向传导,在脊柱移行部力量集中,造成该处脊柱多节段骨折。车祸伤时,若为胸背部撞击,则首先造成撞击部位的脊柱骨折,同时头颈部的过度屈伸可造成颈椎骨折脱位或挥鞭样损伤。
分型
唐三元根据骨折数目和中间间隔正常椎体节段数目进行分类,该分型较为客观全面且简单易行,在国内应用较多。
A型:中间间隔1个正常椎体节段且为2处骨折;
B型:中间间隔2个或2个以上正常椎体节段且为2处骨折;
C型:中间间隔1个或1个以上正常椎体节段但为3处或3处以上骨折。
固定原则
目前,跳跃性脊柱骨折的内固定范围的选择颇具争议。主要有以下观点:
Lian强调,某一节段骨折不会直接影响另一节段,应根据脊柱稳定程度、骨折类型和椎体畸形程度选择固定范围。虽然长节段固定可在术后短期内保持牢固的稳定性,但可能导致相邻节段发生退行性变化,并且运动节段减少可导致椎体活动度减小。由于长时间融合后运动受限,最终可能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6
考虑到患者年龄相对较小及术后生活质量,建议行短节段固定而非长节段固定。
7
如果骨折节段椎弓根完整,则短节段固定比长节段固定更可取,因为尽管存在椎体骨折,但可以通过完整椎弓根获坚强固定。长节段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往往高于短节段固定,包括肺栓塞、器械故障、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谵妄、硬膜外血肿、感染和神经损伤。
8
9
若拟行减压椎板切除术或脊柱高度不稳定亦或严重变形,则需要根据每个骨折椎体节段的特点、脊柱的稳定性考虑使用长节段固定,并确定合适的固定范围,而不是简单地采用典型的短节段固定方法。
10
目前临床公认的是,如果骨折跳跃节段≤4个椎体,就需采用长节段固定系统,以防其他节段隐匿性骨折。≥5个椎体则需要分开固定以均分载荷,防止内固定断裂。
11
作者简介
郑刚
医学硕士,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医师,师从王想福主任医师,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及其中西医结合诊疗。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参编著作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