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患者至上,医术至上”是此生坚守的行医理念
2024-11-15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作者:骨科在线 点击量:53 我要说
一位年仅16岁的女孩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即便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也堪称一项非凡之举。在任何学术或者研讨会上,资深专家们或许会对放宽手术指征的做法提出质疑。负责此次手术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陆军教授,对此亦持谨慎态度,但他深知在“患者至上,医术至上”的行医理念下,这个手术势在必行。今天,骨科在线有幸邀请到了陆军教授,让我们一同聆听他的行医理念、科室管理经验等。
从建筑师到骨科医生
谈及个人的医学之路,陆军表示,医学并非是他最初的高考志愿。当初,他怀揣着成为建筑师的梦想。然而,父母出于医生职业的稳定性和社会尊重度的考量,为他选择了医学院的道路。凭借出色的成绩,陆军顺利考入南京大学医学院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在医学院的学习过程中,他逐渐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实习期间, 成功为患者实施大脑和心脏手术所带来的成就感,让他一度倾向于胸外科或脑外科方向。但命运似乎另有安排,他心仪的导师当年并未招生,这一意外让他最终踏入了骨科专业的大门。
如今回首,陆军深感自己无比幸运。这些年来,骨科领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亚专业分支已多达十余个,每个分支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他所在的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领域更是日新月异,让他未能实现的建筑梦想在这里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对建筑的热爱和对绘画的喜好赋予了他卓越的空间感,这份天赋在探索人体结构的三维空间时得以施展,使陆军在骨科领域更加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患者至上,医术至上
在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陆军总结出了“患者至上,医术至上”的行医理念。所谓“患者至上”,就是要把患者的获益放在第一位。陆军认为,无论任何诊疗措施,如检查、药物还是手术方案,是否能让患者获益,患者付出的代价是否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这都是医生首要考虑的。
所谓“医术至上”,就是医生要有高超和精湛的技术。陆军指出,医生只有好的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患者至上”是一个道的概念,而“医术至上”是术的概念,行医不仅要有道,还要有术。既要把“患者至上”放在第一位,又要把“医术至上”贯彻到底,陆军表示,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除了要考虑患者获益情况,还要不断学习,精进自己的医术,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先进的技术发展。
不久前,陆军遇到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患者。患者是一个16岁的小女孩,患有幼年型皮肌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她的身体状况非常差,并发症几乎破坏了她所有的关节,尤其是髋关节和膝关节,关节失去了活动度,最后只能依靠轮椅度日。她跑了好几家大医院病情都没有得到缓解,最后来到了陆军的门诊。面对几乎“报废”的关节,陆军大胆提出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去治疗。
在此之前,业界尚未有针对如此年轻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先例。然而,鉴于该患者的关节病变已发展至中末期,陆军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制定了一套分期置换的手术方案。考虑到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手术面临极高的风险和并发症概率。为有效降低这些风险,陆军及其团队不仅进行了详尽的术前准备,还积极与康复科、血液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紧密协作。目前陆军已为该患者完成了两期手术,并顺利完成了双侧髋关节置换。现在,女孩可以扶着助行器行走,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康复。
陆军表示这正是“患者至上,医术至上”行医理念的具体体现。他强调,身为医者,无论是面对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案例,持续复盘、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都是至关重要的。“患者是医生最好、最直接的老师,技术的进步都是患者教给我们的。所以患者至上,患者的获益是最重要的。”陆军如是感叹到。
步履不停,带领中大骨科不断前行
对于中大医院骨科的发展,陆军深感前辈们沐风栉雨,至今被他们的精神引领着。中大医院骨科专业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医院第一批建立的临床专科,也是中大医院最具优势和技术特色的专科之一。
陆军谈到,中大医院骨科的老主任们为骨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年条件异常简陋的情况下,他们用牙托粉自制人工关节,并服务于近500例患者。骨科著名专家吴鼎新主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开创了脊柱后凸截骨矫形手术,在国内起到了引领作用。
经过几代骨科同道的不懈努力,中大医院骨科已成功孕育出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以及骨肿瘤等多个亚专科,呈现出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及教育培训全面发展的蓬勃态势。如今,在陆军主任的带领下,中大医院骨科的优势领域已拓展至脊柱微创领域,涵盖了椎间盘镜、椎间孔镜以及微创融合等先进技术。陆军主任所率领的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已在省内占据领先地位。目前,骨科科室现有病床200张,病区4个,年手术量突破1万台。科室现有70多位临床医生,其中博士的比例达到70%。
陆军还特别注重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手术期康复。他指出“在骨科,手术占3分,康复占7分,康复不好,手术就很容易失败”。因此中大医院骨科率先开展了骨康一体化的运作模式。自门诊阶段起,医生便积极介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术前与术后康复指导。这一创新举措在短短数年间成效显著,不仅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手术住院时长,还有效提升了医院床位的周转率,使得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关于科室建设,人才就是一切
谈到科室建设,陆军认为,科室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专业发展需要从亚专业入手,每个亚专业要有专门的学术带头人,带领团队在自己的领域进行深耕。同时,中大医院作为综合性大学直属的附属医院,医生除了临床工作,对科研和教学也有很高的要求。医教研三驾马车如何才能齐头并进,关键还是看人才。因此陆军认为,人才的培养和吸纳,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为了吸引和培养人才,中大医院骨科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对外,通过推广医院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海内外医学人才。对内,根据年轻医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对于临床能力强的医生,派往国内外顶尖医院进修学习,把好的技术带回来。对于科研强的医生,给他更多的自由时间参与基础研究,把科研实力提升起来。对职业发展有需求的医生,为他们创造职业发展路径。陆军指出,所有的这些措施都是让大家对医生这个职业有获得感,并为之努力奋斗。
在重视人才、扶持人才的多项举措下,中大医院骨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每年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次获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每年培养研究生十余名,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数十篇。
PRP应用:要考虑不同场景和病患
最后,陆军分享了PRP(富血小板血浆)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他谈到,PRP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具有修复和再生功能的生物治疗手段,优势在于它来源于人体自身,安全性比较高,且没有副作用。在运动医学领域,运动损伤需要修复、再生,PRP恰巧有这两个生物学功能,因而PRP在肌腱拉伤、软骨损伤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
陆军分享到,PRP的修复原理很简单。人体受伤后,局部会出血,形成血肿,从血肿到完全愈合,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血小板起了很大的作用,血小板富含大量的修复因子,可以对组织进行分化、修复和再生。
PRP就是把人体内的血液抽取出来,进行离心之后,血小板的活性成分直接被提取出来。在人体的愈合过程中,直接将活性的生长因子、修复因子注射到损伤部位,这样就起到了修复和再生的作用。
陆军强调,PRP的应用需遵循循证医学指征,并非适用于所有损伤。其最佳效果体现在软组织损伤和肌腱损伤的治疗上,而骨折早期或关节已磨损至中末期的老年患者,使用PRP的效果可能不佳。同时,不同厂家采用不同工艺制备的PRP成分也不同,因此应着重关注到PRP制备过程中红白细胞的剔除率,选择纯净度更高的产品。
结语
陆军,被命运的笔触不经意间引领至骨科领域,转眼间已在该领域默默耕耘二十余载。回望过往,他对骨科的邂逅充满了“相见恨晚,愿共白头”的深情厚意。展望未来,陆军矢志不渝地坚守“患者至上,医术至上”的行医理念,致力于不断提升自我医疗技能,以期为更多病患点亮康复之光,播撒希望的种子。
专家简介
陆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主任,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生导师,AP-SMAT 青年编委。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基础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南京市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
成人髋、膝、肩人工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四肢畸形截骨矫形手术,肩、膝、踝关节镜手术。
研究方向:
(1)腱骨愈合生物学治疗策略
(2)骨关节炎表观遗传学致病机制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分发表研究论文50 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