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骨肿瘤的微创治疗及进展

2025-01-15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   作者:黄鑫 点击量:21 我要说


在肿瘤治疗的广阔领域中,骨转移瘤的治疗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挑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化手术作为一种创新且高效的治疗手段,正在逐步改变骨转移瘤的治疗格局。特别是在四肢转移瘤、脊柱转移瘤以及骨盆转移瘤的治疗中,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本文旨在探讨四肢转移瘤、脊柱转移瘤及骨盆转移瘤的微创手术治疗策略与技术,期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骨科的专业范畴内,骨肿瘤构成了一个相对狭窄但至关重要的亚专科领域。尽管原发性骨肿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然而,随着全球癌症病例的攀升,骨转移瘤的发生率显著增长,其发病率远超原发性骨肿瘤,达到后者的十倍以上,这一现象引起了广大骨科医生的深切关注。


相较于原发性骨肿瘤,骨转移瘤被视为一种更为严重的疾病状态,因为它可以继发于任何类型的肿瘤。骨骼系统,作为仅次于肝脏和肺部的第三大常见肿瘤转移部位,使得骨转移瘤在广义上成为了一个普遍且频繁遇到的医学问题。从转移癌的原发部位来看,按常见程度排序,肺部位居首位,其次是肾脏、甲状腺,男性患者则以前列腺多见,女性则以乳腺为主。这五大部位合计占据了约80%至90%的原发肿瘤转移案例。


近年来,随着靶向疗法、免疫疗法以及各种新型内科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提升。相应地,患者对于生存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骨肿瘤专科医生肩负着重要使命,应当积极介入,通过专业治疗与关怀,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为这一特殊患者群体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一、微创化手术在骨转移瘤中的应用


外科手术治疗虽为骨转移瘤治疗策略之一,但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框架,该框架涵盖肿瘤内科、化学治疗、靶向与免疫治疗、放射治疗、全方位支持治疗、营养干预以及辅助疗法等多个维度。在这一综合体系中,骨肿瘤专科医师侧重于实施对症治疗,旨在缓解患者因肿瘤导致的具体症状,例如,对于存在脊髓压迫风险的患者,需紧急解除压迫以防瘫痪发生;针对骨骼稳定性受损的情况,则需采取加固措施,预防病理性骨折,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的首要宗旨在于对症干预,在患者有限的生存期内最大化其生活质量,因此,姑息性治疗在当前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鉴于大型外科手术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康复周期延长及出血量上升,进而对后续综合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微创治疗在骨转移瘤管理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需明确的是,微创治疗虽为传统开放手术的有效补充,却不能完全取代之。微创治疗涉及精细的切口设计、通道建立、肿瘤灭活技术及稳定固定等多个临床关键环节,旨在加速患者恢复进程,为后续综合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延长生存期并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二、四肢转移瘤、脊柱转移瘤和骨盆转移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1、四肢转移瘤的微创治疗:

从医学专业的角度出发,四肢转移瘤的治疗核心理念在于预防长骨发生病理性骨折,并妥善处理已发生的骨折情况,以此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对于内科治疗反应良好的患者,若不幸遭遇或已罹患病理性骨折,外科手术的主要目标在于稳定骨折部位,这体现了现代微创治疗的原则。当前,我们拥有多种灭活手段,如射频与微波技术,它们能有效控制骨转移瘤的进展。


2、脊柱转移瘤的微创治疗:

针对脊柱转移瘤,微创治疗方法更为丰富,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尤为常见,这两种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但须遵循特定的适应症标准。首要标准是椎体不稳评分需≤12分;其次,椎体后壁应保持完整,尽管这一标准在实践中可能存在不同解读,此时医生的经验判断尤为重要。若椎体后壁破损,在进行骨水泥注射时需格外谨慎,需确保骨水泥浓度适宜、注射速度缓慢且适量。此外,对于成骨性或混合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应进行详尽评估。最后,手术室内配备CT机也是重要条件之一,有助于手术的精确实施。


在脊柱骨转移瘤的微创治疗领域,微波与射频等灭活技术同样扮演重要角色。微波灭活虽效率高、升温迅速、灭活范围广,但相对较难控制,对脊柱治疗的安全性稍逊。因此,微波灭活更多被推荐用于开放性脊柱手术中。相比之下,射频灭活安全性更高,尽管效率稍低,可能需要十几分钟完成,但其安全性在脊柱手术中尤为突出。当前,许多医疗中心采用PVP、PKP结合射频灭活与经皮内固定技术,形成了一种高度交叉的治疗模式,实现了脊柱手术的最小化损伤。


3、骨盆转移瘤的微创治疗:

在骨盆转移瘤的治疗领域,传统上,我们更倾向于采取保守治疗策略,鉴于骨盆转移瘤的广泛存在,多数情况下无需手术介入。然而,当面临两种特定情形时,手术治疗成为必要选择:一是当髋关节稳定性受到威胁,尤其是髋臼区域遭受显著破坏,特别是臼顶及腹中区域损伤严重时;二是骨盆环整体溶解显著,导致骨盆环断裂。


当前,微创治疗手段已成为该领域的主流,其中三脚架技术尤为突出。该技术基于髋臼的三柱结构(前柱、后柱及跨柱),通过先进的导航设备精确植入三枚螺钉以实现髋臼的稳固固定,显著提升其稳定性。术后,结合放疗及其他内科辅助治疗,多数情况下可避免关节置换手术。


三、总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治疗理念的革新以及手术设备的升级,微创手术在骨盆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正逐步扩展。骨转移瘤的治疗是一个跨学科合作的过程,尽管外科治疗仅占其中一部分,但微创治疗模式的兴起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治疗理念的深化、导航设备以及骨科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微创治疗将愈发受到青睐。


微创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治疗理念,旨在以最小创伤的方式帮助骨转移瘤患者恢复,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尽早、更好地接受后续内科治疗创造条件,从而提高有效生存率和患者满意度。随着导航技术和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更多创新的微创手术方法不断涌现。展望未来,骨科机器人与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是大势所趋,医生在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后,通过人机协同与适应,将显著提升手术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安全、高效的治疗体验。


作者简介


黄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病与基础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骨盆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骨科菁英会成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