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条推荐意见|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诊疗指南(2024版)

2025-02-07   文章来源:《中华创伤杂志》2024年11月第40卷第11期   作者:殷国勇,凡进 点击量:7 我要说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OTLVF)发生率逐渐增多,多种因素所致的后凸畸形已经成为OTLVF的重要特征且越发受到关注,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迟发性神经损害及矢状面失衡等。目前,老年OTLVF伴后凸畸形的定义和诊断仍不明确,治疗方案较多但争议较大,现有指南或共识对该类骨折伴后凸畸形关注较少。为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脊柱分会腰椎教育工作组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制订《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诊疗指南(2024版)》,提出18条推荐意见,以规范其临床诊疗。

推荐意见1:对于后凸畸形严重程度的评估,首选在负重位(立位和坐位)摄X线片测量Cobb角;患者无法耐受负重时,采用非负重位(卧位)测量Cobb角(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急性或亚急性OTLVF椎体骨折形态分类采用德国骨科及创伤外科协会(DGOU)骨质疏松性骨折(OF)分型;陈旧性OTLVF椎体骨折形态分类则采用慢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CSOTF)分型(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3:采用卧位过伸X线片或卧位过伸CT判断后凸畸形的柔韧度(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4:采用骨盆投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和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评估矢状面失衡情况,当|PI-LL|>9°且SVA>5cm定义为矢状面失衡(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5:伴剧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存在爆裂性骨折、节段性失稳或进行性神经症状的老年OTLVF伴后凸畸形,应行手术治疗(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6:手术前后应行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择期手术可先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再行手术治疗,并且优先使用成骨药物(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7:新鲜骨折或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Kümmell病),术前术中可通过体位复位减轻后凸畸形程度(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8:后凸畸形严重或椎体爆裂性骨折、椎体严重塌陷需重建前中柱时,可采用后路手术(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9:对于Cobb角≤30°、合并新鲜压缩性骨折或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的后凸畸形,可行椎体强化术(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0:对于Cobb角≤30°、合并爆裂性骨折或椎体内失稳、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的后凸畸形,可行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强化术(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1:对于Cobb角≤30°且合并椎体间失稳伴后凸畸形,可行后路长节段段固定、前路支撑融合术(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2:对于Cobb角≤30°、爆裂性骨折或椎体内失稳、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的后凸畸形,在早期减压的同时联合行后路短节段固定和椎体强化术(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3:对于Cobb角≤30°、僵硬角状后凸畸形和Cobb角>30°、柔韧度较好且椎间盘退变较轻的后凸畸形,可选择后路行1级或2级截骨(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14:对于Cobb角>30°、僵硬角状后凸且术后残留椎体可恢复前中柱支撑的畸形,可行3级截骨(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5:对于Cobb角>40°、僵硬角状后凸且术后残留椎体可恢复前中柱支撑的畸形,可行4级截骨(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16:对于Cobb角>60°、僵硬角状,或者术后无法利用残留椎体恢复前中柱支撑的后凸畸形,可行5级截骨(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17:后路截骨矫正造成脊柱短缩≥2cm时,可行前方支撑(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18:当骨密度T值<-3.0SD或术中存在螺钉松动时,可行强化螺钉固定(推荐强度: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