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前脱位?这些复位手法你需要掌握!

2025-04-08    我要说

肩关节脱位以间接传导暴力所致多见。当人跌倒时,肘或手掌撑地,肩关节位于外展、外旋、后伸位,此时肩峰阻挡肱骨大结节发挥类似杠杆作用,使肱骨头向肩关节前下方突破关节囊发生前脱位。后脱位可见于跌倒时手伸展内旋着地,或暴力直接作用于肩部前方所致。

1、Hippocratec复位

纵向牵引上臂,同时术者用足跟抵住胸部(不是压紧腋窝)做对抗牵引,肌肉松弛后内收、内旋上肢,肱骨头会滑入肩胛盂,同时术者感到弹响,提示复位成

2、Kocher复位

患者仰卧,医师站在患侧,握住肘关节,牵引其上臂,肱骨外旋,肘向胸部移动,肩关节一复位,手被牵向对侧肩关节。应尽可能外旋上臂至90”,此时可出现复位的弹响声。如果没有复位,上举肘部以屈曲肩关节,然后内收,将肘关节跨过胸前

3、Stimson复位

患者俯卧,锁骨下垫沙袋,上肢下垂,在腕部挂4kg重物,6min后,肩关节可能自行复位。如果未复位,可一手固定肩骨上内角,另一手向内推肩胛骨下角。

4、牵引-对抗牵引复位法

患者取仰卧位,以一件床单绕过胸壁提供反牵拉力,沿畸形方向小心牵拉上臂。上臂轻轻旋转有助于肱骨头从关节盂边缘分离。

5、椅背复位法

让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把患肢放在椅背上,腋肋紧靠椅背,用软垫垫于腋部以免损伤。然后一手托住患者和椅背,医者握住患肢,先外展、外旋拔伸牵引,再慢慢内收将患肢下垂,然后内旋屈肘复位。

6、前屈外旋法

在治疗时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将患肢放于体侧,术者站立于患者患侧,术者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上端前方使患肢肘关节屈曲90°, 逐步前屈肩关节至90°, 轻柔缓慢持续垂直床面向上牵引患者上臂,缓慢外旋肩关节20°~30°,维持数分钟,通常肩关节会有复位感,有时可配合轻度内收肩关节,术中感肩关节已复位后检查方肩畸形消失,关节盂饱满,无弹性固定。予以前臂托带悬吊制动。

7、牵提复位法

在治疗时,患者坐靠椅子,自觉寻找最舒适体位,嘱患者完全放松,医师站在患者患侧,双膝屈膝并拢,用双膝夹住患侧手腕向外下方牵引,双手十指环抱肱骨上段,在掖窝处将肱骨头向上方轻轻提起,可感到有弹跳及听到响声,即提示复位成功。

8、外展外旋法

在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屈肘外展90°,逐渐外旋90°。维持约5~8min,多可自然复位,复位多无弹响感,如不成功则适当牵引同时另一手向外上推顶肱骨头,多可复位。

9、改良Milch复位法

医师站在患者患侧一处,指导患者前屈患侧肩关节,并向外展开上举手臂150°, 医师与患者患侧同一侧手握住其患侧手腕,然后用另一侧手的四肢将患者腋窝肱骨头扣住,向上斜拉患者的患肢,并用对侧手对患者腋窝内肱骨头进行用力向前扣。此时感觉患者肱骨头有移动复位感后,方可停止。

10、Spaso复位法

患者仰卧位,医师站于患侧,使患侧的肩胛骨内缘与床板接触以稳定关节盂,握持患肢将肩关节前屈约90°先轴向缓慢持续牵引,然后轻度外旋,利用患者体重向下对抗牵引,牵拉几分钟后肌肉松弛肩关节就可自行复位,若未复位成功可用另一只手大拇指按压突处作对抗,其余手指推压肱骨头还纳入关节盂内。复位成功时多能感到肱骨头滑动和听到弹响。

11、FARES法:

患者仰卧于检查床,术者立于患侧,双手于中立位握住患肢腕部,于肘关节伸直位对患肢施以轴向牵引,牵引过程中逐渐外展患肢。在此过程中,以2~3次/s的频率、约5cm的幅度垂直于患者身体冠状面进行反复抖动,当肩关节外展达90时,在持续牵引、抖动及外展肩关节的同时外旋患肢,肩关节外展达120°时肩关节脱位复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