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AAC2010)在京召开

2010-09-13 文章作者:orthbianji 点击量:4879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由亚洲关节镜学会主办,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国关节镜外科学组、全国下肢外科学组、全国运动创伤学组共同承办、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作为承办执行单位的第二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于2010年9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发来大会开幕贺信;亚洲关节镜学会第一届主席Sung-Jae Kim教授,ISAKOS主席Freddie Fu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邱贵兴院士,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李国平教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王薇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侯任主任委员王岩教授等出席开幕式。亚洲关节镜学会第一届主席Sung-Jae Kim教授在大会开幕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将亚洲关节镜学会会旗移交给敖英芳教授,标志着敖英芳教授正式接任亚洲关节镜学会第二届主席(2010-2012)。敖英芳教授在大会致辞中对各位领导及海内外专家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加此次大会的学者和同行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筹备本次大会的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并向支持这次学术活动的国内外厂商表示由衷的感谢。
会议共邀请了50余名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土尔其、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的专家作特邀报告。大会共收集英文论文429篇,有近800名来自亚洲各国的关节镜外科医生参加了会议,就关节镜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及关节镜的推广应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第二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综述
 
亚洲关节镜学会第二届主席(2010-2012)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  敖英芳教授
本文通讯员  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  祁洁


自1918年日本Takagi 教授使用内窥镜对膝关节进检查至今,关节镜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骨科领域重要的诊疗手段,并且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引入关节镜,经过诸多优秀的骨科医生的努力,使得这项技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推广,同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节镜外科医师也逐渐涌现出来。在国际关节镜领域,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声音出现在世界性的学术大会中。
继首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2008年在韩国首尔召开,由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国关节镜外科学组、全国下肢外科学组、全国运动创伤学组共同承办、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作为承办执行单位的第二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于2010年9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此次大会上,敖英芳教授当选2010届亚洲关节镜学会执行主席,陈百成教授当选2010届亚洲关节镜学会国际委员会委员,这都标志着我国关节镜外科技术已经在亚洲占据优势地位。会议共邀请了50余名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土尔其、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的专家作特邀报告。大会共收集英文论文429篇,有近800名来自亚洲各国的关节镜外科医生参加了会议,就关节镜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及关节镜的推广应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会议就膝、肩、踝、髋关节镜领域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诸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式及移植物选择等争议在原则问题上达成了统一认识。在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软骨缺损以及异体半月板移植方面出现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报道。同时作为本次大会的一个亮点,关节镜在治疗关节外疾病中的应用也令人耳目一新。

一、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争论
1. 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单双束之争
前交叉韧带重建由最早的单束单隧道发展至目前双束双隧道,争论的目的始终是如何使患者的运动功能获得最大的恢复。因此,在术后膝关节运动能力的恢复方面,就目前的文献报道以及循证医学的分析而言,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长期处于伯仲之间。此次大会,Freddie Fu教授带给我们精彩的开场报告“Does ‘No Difference’ means there is no deifference?”将该问题的思考引向了更高的哲学层面。就人体本身而言,前交叉韧带是由两束韧带形成的三维立体结构,不但维持膝关节在前后向上平移的稳定,同时还在胫骨相对于股骨的旋转运动中发挥稳定因素。重建前交叉韧带时,无论单束还是双束,即使在膝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上疗效差别不明显,但胫骨相对于股骨的运动轨迹是否获得精确模拟,较伤前的轨迹差别程度如何却是有区别的,而这种差异在短时间内无法表现出来,它直接影响日后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发生。因此,单双束也许没有区别,但手术是否真正恢复了解剖结构才是真正的区别。Freddie Fu教授提出无论单束重建还是双束重建,重要的是必须解剖重建。笔者记得2009年青岛召开的中国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学术大会上,敖英芳教授面对单双束重建就提出重建韧带止点的“10环”概念,就像射击运动中,打中10环内的任何一点都是有效的,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止点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有效点,而是一个10环内的有效区。这个有效区就是韧带的解剖止点。因此,外科手术的目的究竟是赋予患者新的运动能力,还是精确的恢复运动的生理及解剖基础?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人体是一个精密仪器,如果外科干预没有恢复固有的机械运转,则可能对这个机器在远期造成负面影响。
2. 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选择
用什么样的移植物替代前交叉韧带是关节镜外科医师长期思考的问题。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髌腱曾被作为移植物的首选以及金标准被广泛使用。随着腘绳肌替代前交叉韧带的出现,作为自体移植的两大候选者长期PK的结果在本次大会上终于初见端倪。来自澳大利亚的Leo Pinczewski教授带来了15年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髌腱在骨关节炎的发生,患者主观评价,膝关节运动范围及功能方面的疗效确实输于腘绳肌,但两者在韧带的松弛方面并没有决出胜负。而在移植物方面,敖英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选择,异体骨-后交叉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就力学性能而言,这是与前交叉韧带力学特点最接近的移植物。
二、后交叉韧带到后外侧角—认识的升华 
后交叉韧带的损伤通常出现在高能量创伤中,并非运动医学专家经常遇到的情况。从前甚至认为单纯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并非必须重建。然而,近年来随着创伤复杂病例的增加,后交叉韧带损伤越来越多,创伤外科专家开始重视对这一结构的重建。本次大会专为后交叉韧带开辟了分会场,讨论的内容涉及重建后交叉韧带骨隧道的制备、单束重建还是双束重建、切口及移植物的选择等。特别引起大会关注的是临床对后交叉韧带的认识已经逐渐扩大到膝关节后外侧角,这是外科医师对人体的理解从结构科学升华至功能科学的结果。韩国专家Sung-Jae Kim就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后外侧角损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这类颇具挑战的复杂损伤,过去单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结果并不理想。正是由于外科医师没有充分重视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韧带。目前,我们知道膝关节后外侧角是由三层错综复杂的韧带叠加而成的复合体,这一结构在限制膝关节后外侧旋转及侧方移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纯重建后交叉韧带并不能恢复膝关节旋转稳定性。Kim教授同时提出后交叉韧带不仅仅是一个机械结构的稳定装置,它还是一个感觉器官,随时将膝关节的运动状态以神经信号的形式传递给中枢神经,借此及时获取指令调整膝关节的位置。正是由于认识上升华到了功能复合体的层面,Kim教授认为对于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后外侧角损伤应当保留后交叉韧带残端,单束,单切口,经前外侧胫骨通道重建后交叉韧带,同时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及腘肌腱来恢复后外侧角的稳定性。
三、关节镜在踝关节失稳中的应用
踝关节扭伤在过去的治疗中常常被临床医师所忽视,一般都采用了保守治疗,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其后会出现踝关节不稳而反复扭伤,继而会加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究其原因系相当一部分踝关节扭伤的同时外侧韧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裂。来自美国的Daniel Lee教授提出应对重视踝关节扭伤,对于外侧韧带的断裂应当手术修复,而踝关节镜下锚钉技术是首选的方法。通过在韧带的骨止点植入带线锚钉,可以重建韧带的骨印记(footprint),从而重新获得踝关节稳定性。既往被认为是撕脱骨折的不严重损伤,如果用动态的观点来分析,这一损伤其实对踝关节的生物力学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今后对于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在仔细评价关节稳定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存在外侧韧带的断裂,这类患者应当区别对待。
四、关节镜在关节外的拓展应用
关节镜的应用潜力正在不断被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医生挖掘出来。将关节镜用于治疗关节外疾病的报道成为本次大会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刘玉杰教授已经利用关节镜成功的治疗了腘窝囊肿,肌性斜颈,腕管综合征,网球肘,跟腱炎,髌腱炎等多种关节外疾患,另外关节镜下取出钢板螺钉也令骨创伤治疗后的二次手术创伤降至了最低。关节镜在这些关节外疾患中的应用,较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具有创伤小,愈合快,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创新过程中,对关节镜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崔国庆教授同样将关节镜技术引入了关节以外的领域。对肩胛骨及其周围的很多疾患都可以在恰当创造工作空间的基础上完美解决,例如肩胛骨骨软骨瘤、肩胛冈肩盂的腱鞘囊肿、通过切除肩胛冈上腱鞘囊肿解除肩胛上神经入口处的压迫。正如刘玉杰教授所言: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本次大会还设有多个分会场,鼓励年轻医师作国际交流,而论文展区也是中场茶歇时倍受关注的区域。大会为推广及提高青年医师对关节镜的操作能力,还举办了实体标本的workshop学习班,这对于掌握学习曲线较长的关节镜技术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陈竺部长AAC2010贺信

亚洲关节镜学会前任主席Sung-Jae Kim教授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邱贵兴院士

ISAKOS主席Freddie Fu教授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李国平教授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王薇教授

亚洲关节镜学会第二届主席(2010-2012)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  敖英芳教授

Sung-Jae Kim教授将亚洲关节镜学会会旗移交给敖英芳教授

与会专家合影

开幕式会场

分会场

分会场

 

分会场特邀专家发言

分会场年轻医生技术交流

分会场主持专家

分会场主持专家

分会场主持专家

分会场主持专家

本文通讯员 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  祁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