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骨科专家朱通伯教授逝世

2011-02-14 文章作者:jiangwenfu 点击量:6988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讣    告

 
  我国骨科奠基人之一,国内外著名骨科学专家,协和医院骨科奠基人,原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一届、第二届常务委员,原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湖北分会暨武汉分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原德国埃森大学客座教授,维也纳罗伦斯贝乐创伤医院,格拉茨创伤医院以及巴德海康复中心名誉顾问、原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国家高教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朱通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13日上午11时10分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3岁。
  朱通伯教授系江苏无锡市人,汉族,1918年7月出生。194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先后任上海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助教、主治医师、副教授,武汉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外科教研组副主任,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名誉顾问。
  朱通伯教授在抗美援朝期间,参加医疗队,荣立二等功。他对待病人像亲人一样温暖,工作兢兢业业,在医学临床与研究及教书育人上硕果累累,把毕生精力倾注崇高的骨科事业。朱通伯教授的一生是为祖国卫生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一生。他高尚的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朱通伯教授在病重期间,各级党政领导多次到病房探望及慰问。朱通伯教授的逝世,是我国骨科学界和我校的重大损失。我们为失去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良医、良师而深深地悲痛。
  朱通伯教授遗体告别定于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九日上午八点在协和医院殡仪馆举行。
 
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委员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11.2.14
吊唁及送花圈事宜请联系:
邵增务 13971021748   杨操 13507138248
 
朱通伯教授生平简介
  朱通伯教授,江苏无锡市人,汉族,1918年7月20日出生。194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3-1953年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助教、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1951-1952年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1953-1955年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副教授。1955-1960年任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教研组副主任,副教授。1960-1980年任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副教授。1980-1986年任同济医学院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主任、教授。1984年始任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一批),1986年后退休。1986-2011年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名誉顾问。
  朱通伯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一届、第二届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曾任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骨科专科医院客座教授、维也纳罗伦斯贝乐创伤医院、格拉茨创伤医院以及巴德海康复中 心的名誉顾问等职。曾任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顾问、郑州骨科医院顾问、深圳南山医院骨科、疼痛科顾问。曾任《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副主编、《同济医科大学学报》中、外文版编委、《中国罕少见病杂志》副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骨科分册》编委、《天津医学杂志骨科副刊》编委及《武汉医学杂志》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顾问等职。
  朱通伯教授1951-1952年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因表现优秀,荣立二等功。朱通伯教授是著名无党派人士,他一贯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服从组织的各项安排,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工作原则性强,为人正派,医德高尚,作风清廉。朱通伯教授退休后仍始终关心着党和国家的事业,并于1993-2006年期间先后应聘到深圳市南山医院、佛山市中医院担任骨科顾问,继续发挥余热,他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朱通伯教授从事外科、骨科专科临床工作60余年,是我国骨科奠基人之一、国内外著名骨科学专家、协和医院骨科奠基人。他学识渊博,精通德语、英语等多种语言,骨科理论功底深厚,临床技能扎实,在闭合性骨折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在小夹板治疗闭合性骨折方面有很高学术造诣。数十年来,治学严谨,在临床科研领域取得了累累的成就。早在50年代朱通伯教授就在国内率先建立了骨库,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60年代开始筹备开展显微外科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取得显微外科临床及实验研究的显著成绩,1976年 成功地进行了游离足趾移植拇指再造及游离皮瓣移。曾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在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的工作中,证实了用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是动 静结合,优于国外开刀复位加石膏绷带固定,该项成果在国内外骨科界引起巨大反响,造福广大的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关节内骨折方面曾获湖北省科学大会 奖,湖北省科研成果一等奖。先后应邀赴西德、奥地利、日本等讲学。
  朱通伯教授在繁忙的临床、科研工作之余,他博览群书,著书立说,先后在德国《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了论文50余篇,著作颇丰。参与编写《矫形外科手术学总论》、翻译德国骨科专家Lorenz Bohler的《骨折疗法》,参加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骨科部分,参加编写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教材《外科学》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参与编写《黄家驷外科学》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共同主编《骨科手术学》(第一版)、主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及主编的《骨科学手术》(第二版)等专著业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为推动我国骨科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通伯教授是我院骨科学(骨科和手外科专科)创建人。他在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期间,在外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专科医师及进修医师培养、医学教材编写和教育模式探索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提高我院骨科学水平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在任骨科主任期间,在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 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院骨科成为全国骨科界的“两面红旗”之一,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表彰,为协和医院骨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通伯教授忠诚国家的医学教育事业,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教书育人,对学生循循善诱。几十年来,一批批青年医生在他的指导下脱颖而出,经他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遍布海内外,桃李满天下,众多已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在医学教育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朱通伯教授的一生是为祖国卫生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一生。他高尚的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逝世,是我国骨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使我们失去了一位骨科学界的引路人,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学识卓越的大师级教授,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合作共事的亲密朋友。我们为失去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良医、良师而深深地悲痛。
 
  朱通伯教授安息吧!

朱通伯教授生前影像

分享到:
已有 4 条评论
登录|注册后发表评论!
#1
评论: 
愿逝者安息!
发表于:2011-02-17 17:02:18  IP:122.227.25.133
#2
评论: 
安息吧,老前辈!
发表于:2011-02-18 09:02:39  IP:61.178.144.203
#3
评论: 
1993年曾在老前辈指导下学习过,受益匪浅啊!给您鞠躬了!
发表于:2011-02-18 15:02:41  IP:58.211.226.179
peijinkuan #4
评论: 
一路走好
发表于:2011-02-25 19:02:51  IP:27.185.7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