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挽救生命,更要尽力减轻伤残—访在震区救援的医疗专家林进
2013-05-07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量:1616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新华网成都5月6日电(记者侯大伟、江毅) “伤者可以不截肢,立即手术!”
“紧急处理之后,立刻护送到成都,他的生命是可以保住的!”
……
作为骨科医学教授和国家医疗救援队专家,林进在成都、雅安、芦山之间来回颠簸奔袭的最大目的就是一个:“不仅要挽救生命,还要尽力减轻伤残!”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林进,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派出的芦山地震国家医疗专家组骨科组组长,他与这支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对地震伤员进行筛查、会诊,让伤员及时转移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同时,草拟国家地震伤员分级评估管理标准。
“专家组的工作不完全像第一线医疗救治人员,我们做的每一个诊治判断将决定着伤者的命运和未来的生存质量。”林进教授疲惫地对记者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医者,我们不仅要挽救生命,还要尽力减轻伤残。这既是国家及时派出我们这支特殊队伍的初衷和期望,也是我们医疗专家组来这里的最大作用。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从地震次日抵达灾区至今,尚无一例住院伤员发生死亡!”
与一线的医疗救治人员一天十多个小时站在手术台前的工作方式不同,林进的工作却离不开一个“会”字——会议、会诊:不断地从一个“会场”奔袭到另一个“会场”,在每一个“会场”里他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专业判断和医疗决定。
在这些“会”里,这支专家团队每天要对灾区伤员进行无遗漏地全面排查、筛选、分类,让伤员们及时转移到有救治能力的定点医疗机构;要在所有定点医院的危重症伤员床旁检查,从具体的技术层面与当地医护人员讨论会商或远程会诊,解决伤员的实际医疗细节等问题;还要和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感染科、康复医学科等国家级专家一起,在总结汶川地震救治经验的基础上讨论、起草“国家地震伤员分级评估管理标准专家共识”。
“芦山地震严重程度虽不能同汶川大地震相比,但受伤人数仍然巨大,且伤情也有不同的特点,然而在灾情发生后短短数小时内,几乎所有危重症伤员都转移到了上级医院,就凭这一点足以反映出我国这五年来在地震医学和管理上的进步。”林进说,在这次国家医疗专家团队中,很多人都亲临过汶川地震医疗救治现场。
林进介绍说,专家组成员普遍认为,几年来,我国地震医疗救治水平至少在四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首先是应急机制启动迅速,从中央到灾区,几乎是同时启动了应急响应,专业医疗队伍迅速到位,医疗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其次是快速打通生命通道,震后几个小时内,当地危重症伤员几乎全部安全转移到了雅安、成都等医院;第三是做到了伤员的分类管理、集中收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大医院和有地震救治经验医院的能力和技术优势;第四是此次地震医疗救治的技术环节上,充分体现了精细化、个体化特点,重视危重症隐患的提前发现和处理,更加强调康复的早期介入,更多地关注伤员的未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