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院新等级评审启动 浙医二院打头阵
2013-08-09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 点击量:918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去医院看病前,许多人会关心一下这家医院的等级,比如是不是三甲医院。但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三甲医院越来越多了,原来属于二级的一些县级医院,在添置了一些新设备、增加了一些床位后,不少也挂上了三甲的牌子,但这些新晋的三甲医院,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到底提升了多少呢?
为推动医院规范科学发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今年7月开始,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医院年度评审评价,首批接受评审评价的是64家全国著名大型医院,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是全国第一家接受新评审的医院。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说,1989年,我国医院评审评价工作起步之时,浙医二院就作为试点,成为全国首家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的综合医院,并经过了三甲复评、百佳医院、JCI学术医学中心等国内外的一系列评审评价。
“以往评审三甲医院,套路是重设备轻服务,从患者的角度考虑得少一点。这次评审的理念和以前不同,评审专家是来看医院到底真正为患者做了什么?评审方法也不一样,用了国外医院检查常用的追踪法,也是以患者为中心。”
正因为评审方法不一样了,所以这次全国医院评审评价,对许多医院来说,甚至是前所未有的考验,有人把这次评审评价比喻成国内的“JCI”评选(注: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用于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附属机构。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
7月3日,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在山东济南,召开全国部分三甲医院质量安全年度评价工作会议,会上,浙医二院就医院评审评价工作进展,及医院信息化建设作了经验介绍。
来看看这次浙医二院评审的一些具体细节,将会对患者带来哪些好处。
追踪病人就医轨迹检查各就医环节的科学性
张冯江是浙医二院一名麻醉科主治医师,担任这次评审的记录员,也是有机会近距离跟随评审员的医院员工之一。他说了一件在评审中遇到的事情——
7月24日是卫计委对浙医二院进行评审的第二天。上午,一位评审专家到骨科病房,看到一个刚手术结束的病例。这个患者60多岁,女性,因为走路摔了一跤,导致髋关节骨折。手术为她安装了一个人工关节。
评审专家问了骨科医生,手术后对这个患者用抗生素是怎么用的?人工关节用了哪种?有没有让病人选择?产品的标签有没有贴到病历本上……
问完医生,评审专家又去向病人核实具体情况,当看到患者病历本上各类完善的谈话记录及贴着的产品条形码,评审专家才放心。
专家又问起了主刀医生的手术资质:工作多少年啦?什么学历?做过多少例这类手术……
主刀医师快捷地答复了所有问题,并当场在电脑里找出自己受过哪些培训、通过了哪些考核,从各个方面证明自己具备了做该项手术的资质。
问完后,评审专家又低头做记录。张冯江瞄了几眼,看到评审专家在记录本上记下了患者术前拍的X片和胸片的单子号码,以及当天在放射影像报告单上签字的医生名字。还有一个呼吸科医生的名字。
为什么要记下呼吸科医生的名字?因为患者术前检查肺部有炎症,病例上写着呼吸科医生会诊的情况。
接着,评审专家到了呼吸科,直接把会诊的那位医生请过来,问“记得四五天前去骨科会诊过吗?你们科室的会诊制度怎么样?”
当天下午,评审专家又到了放射科,检查了各流程和制度。快结束时,评审专家突然提出要见一个医生,这个医生在上周六为骨科那位60多岁女患者拍过片子,上面有他的电子签名。
放射科医生来了,评审专家问他,“急诊病人做影像检查的流程如何?多少时间出检查报告?你有权限签发报告吗?”
放射科医生一一作了回答。
“这个髋骨骨折的女患者,是周六急诊进来的。评审专家选了这个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因为他们想重点查看医院对住院病人的处理流程,还特别关注了如急诊、会诊等特殊环节,可以看出医院的管理是否到位。”张冯江说。
又比如一个心梗病人送到急诊室,评审专家就从120与急诊交接的阶段开始跟踪,看120和急诊室、急诊室和心内科医生怎么交接,相关科室是否有应对的流程,病人从到达急诊室至血管开通的时间是否在90分钟内等,来了解急诊绿色通道是否有效运作。
追踪医院药品管理体系保证患者用药更安全
这次对浙医二院检查的评审专家团队由10人组成,白天分成管理组、医疗组、护理组分头检查,晚上回到住处后再进行合议,经常讨论到半夜11点。
他们对医院地毯式检查了4天半时间,没有固定的行程安排,任何细节都可能随时被检查到。
其中一位评审专家查到ICU,看有个细菌感染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他就问了医生,“这个抗生素是不是你开的?”
细菌感染要用到很多抗生素,有些高级别的抗生素,低年资医生并没有权限开出来。
被问到的是一位主治医师,他说自己没有开这种药的权限。评审专家了解了他的资质后又问,如果需要用这个药怎么办?
这个医生当场操作了网络授权的方法:主任有资格开,把授权资格发给主任,然后主任认可了用药后,把验证码授权给需要用药的医生,整个过程有迹可查。
浙医二院医务科副主任潘胜东说,评审专家是在查医院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管理是否规范。这次检查中,他们对医院的药物管理评价很高。
“医院对高危药品、高浓度电解质、相似药品等,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全院统一标签,并从系统上防范差错的发生。比如,患者常用到的胰岛素,属于高危药品,医院在药房设立专区存放,并用‘红底白字’标签进行标识。医生在写医嘱用到高危药品时,系统也会用红色显示,来提醒医生。药剂师在审方、调剂药品时也能看到醒目的提示。护士在给药时能够看到标签上的提醒。”
潘胜东说,以前医院病区治疗室会储备很多药品,现在除了抢救车标配的药物,基本不超过3种,其他必须由药房统一配送。这样的药品管理,可以保证患者用药都在药剂师的监管内,药品哪里来,哪里去,一清二楚。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说,“评审专家运用系统追踪的方法,对医院整个药品管理体系进行检查,涵盖医院药品的选择与供应、储存、医嘱处方、审核、配置、分发、给药、记录和监测等各个流程,其中每个流程都跟用药安全息息相关。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制度完全是围绕这个体系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