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前沿之声,享学术盛宴——2022年全国脊柱外科新理念、新进展学习班顺利召开

2022-07-31   作者:骨科在线 点击量:2985 我要说

2022年7月23-24、30-31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骨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2022年全国脊柱外科新理念、新进展学习班”正式召开。本次学习班分设7个专题,由北医三院40余位知名脊柱外科专家就当今脊柱退变、脊柱畸形、脊柱肿瘤、脊柱微创等领域的理论及关键技术展开分享交流,吸引了近6000人次在线观看。

李危石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席、北医三院骨科主任李危石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提到北医三院骨科一直致力于促进我国脊柱外科事业的发展,为全国各级医院培养了诸多脊柱外科人才,本次学习班北医三院骨科人也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希望与会者通过本次线上学习班有所收获和启迪。

开幕掠影


图片

腰椎微创专题

该专题由孙垂国主任医师、钟沃权副主任医师共同主持,与会专家围绕腰椎微创的适应证与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研讨。

讲者风采

李危石教授回顾了内镜技术在微创脊柱手术中发展的历史,总结了北医三院应用脊柱内镜的时间节点与手术经验,提出应综合内镜与开放技术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姜帅医师做了题为“腰椎后路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技术要点”的发言,他分享了后路镜的绝对、相对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并结合现场手术录像总结了技术要点。

钟沃权副主任医师针对腰椎侧路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技术要点进行了分享,基于过去的临床病例和手术经验,他深刻地剖析了侧路镜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孙垂国主任医师结合典型病例和手术视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腰椎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适应证与入路选择策略,分享了个人在学习和使用这项技术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

姜宇副主任医师针对“脊柱机器人在腰椎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主题,结合腰椎微创的精准化和机器人的优势,探讨了机器人目前在腰椎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对其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曾岩教授基于文献总结和自身临床经验,结合实际病例详细讲解了OLIF技术的适应证和手术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图片

腰椎翻修专题

该专题由齐强教授和郭昭庆教授共同主持,与会专家围绕腰椎翻修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处理等进行了分享。

讲者风采

李危石教授结合典型病例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腰椎术后椎间孔区狭窄的诊治进行了深入讲解,指出在术前评估和术后症状不缓解时,都应注意并重视椎间孔区狭窄的问题。

郭昭庆教授作了“腰椎翻修手术技巧”的主题发言,他就腰椎翻修手术中的难点、要点展开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分享了腰椎翻修手术中一些实用技巧。

齐强教授针结合北医三院既往研究结果,对腰椎术后CAGE移位的发生率、临床表现、手术干预指征等进行了深入剖析。

周思宇医师通过回顾文献系统地讲解了腰椎术后症状性血肿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等,并结合病例进行分析和强调了诊治的要点。

病例讨论环节,郭新虎医师以一例复杂的腰椎术后感染病例,分享了北医三院骨科的治疗经验;邹达医师以“螺钉松动病例”为切入点,介绍了北医三院基于CT值测量骨密度方面的系列研究,以及临床应用中的经验。与会专家纷纷发言,展开激烈的学术讨论,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逐一回复参会者的提问。

李危石教授总结时强调,腰椎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手术治疗策略仍是脊柱外科一大挑战,本专题各位专家对临床热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精细的讲解,并对关键技术倾囊相授,让大家了解到脊柱外科最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最新的治疗技术,以及经过循证医学验证的临床经验。


图片

胸椎管狭窄症专题

该专题由陈仲强教授和孙垂国主任医师共同主持,与会专家围绕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型、手术要点、治疗策略及相关并发症展开深入的讨论。

讲者风采

陈仲强教授就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策略的发展历程,手术理念以及直接、间接减压的优缺点进行了讲解,并介绍了北医三院的原创术式“胸椎管后壁切除联合去后凸”治疗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经验。

刘晓光教授分享了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分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手术困境,基于CT、MRI及分布节段,提出了新的分型,进一步指导相关治疗,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孙垂国主任医师围绕微创技术这一目前的热点问题,回顾了国内外其他中心进行的胸椎内镜手术,介绍了北医三院内镜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经验。

王龙杰医师总结了胸椎管狭窄症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建议。

陈仲强教授和孙垂国主任医师在总结本专题时指出,近年来,胸椎管狭窄症的诊疗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广泛推广,但在手术策略的制定、治疗理念的更新上,仍存在大量待破解的难题。


图片

脊柱畸形专题

该专题由曾岩教授和于淼主任医师共同主持,与会专家围绕成人脊柱畸形的治疗策略、手术技术、并发症防治等进行了全面讨论。


讲者风采

陈仲强教授介绍了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分型以及如何判定主要畸形部位,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术前影像学评估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讲解,并对手术矫形的策略和顺序、截骨方式的选择进行详细地阐述。

李危石教授详细讲述了腰椎退变性侧弯冠状位失衡的评估,并对冠状面矫形的核心要点进行了重点讲解,提出了腰椎退变性侧弯冠状面矫形的北医三院方案。

孙卓然副主任医师回顾了矢状位序列的概念及意义,对中国健康人群矢状位序列的特点进行了全面总结,并介绍了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矢状位序列的特点和重建策略。

曾岩教授分享了退变性腰椎侧凸长节段矫形固定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和治疗经验。

于淼主任医师详细介绍了S2AI螺钉在腰椎畸形中的应用,并分享了个人的使用心得和技术改进方式。

王永强副主任医师介绍了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术后远端交界性问题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远端固定椎的选择策略。

袁磊医师报告了一例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严重椎旁肌退变的病例,与会专家围绕该病例深入讨论了此类患者的手术方案制定策略。

李危石教授在总结本专题时指出,近年来腰椎退变性侧弯的治疗策略一直在深入研究中,但目前仍具有挑战性和争议,一定要考虑患者矢状位及冠状位失衡、椎旁肌肉退变等因素对其治疗策略的影响。


图片

脊柱肿瘤专题

该专题分三节,分别由刘忠军教授、姜亮教授、刘晓光教授、韦峰主任医师、周华副主任医师,与会专家围绕脊柱肿瘤的诊断、治疗等展开交流讨论。


讲者风采

第一节课程中,刘忠军教授着重介绍了边缘性切除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应用最新的3D打印技术进行可靠重建以及脊柱肿瘤的综合性治疗的意义。

刘晓光教授介绍了脊柱肿瘤治疗前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以及各类诊断技术的有效性、优缺点和最新进展,强调了脊柱肿瘤诊断“临床、放射、病理”三结合的原则、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重要意义。

韦峰主任医师分享了全椎切除技术由最初的“解剖学理念”到肿瘤外科的“不经瘤理念”的进展,力图提高学员们对全椎切除手术的理解和认识,进行规范的手术及综合治疗,让患者获益。

姜亮教授介绍了脊柱肿瘤的微创治疗/减少创伤治疗的相关工作,包括脊柱原发肿瘤、转移性肿瘤的治疗,同时以脊柱侵袭性血管瘤、骨巨细胞瘤为例介绍了微创/减少创伤治疗的相关经验。


讲者风采

第二节课程中,吴奉梁主任医师首先介绍了甲状腺癌脊柱转移的相关诊断治疗经验;党礌副主任医师介绍了胸腰椎原发肿瘤失状位整块切除的手术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等内容;周华副主任医师从腰椎肿瘤整块切除后,3D打印假体的设计与重建相关经验出发,分享了北医三院骨科在3D打印领域所做的工作;李彦副主任医师介绍了伴有严重脊髓损害的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策略和北医三院经验。


讲者风采

第三节课程中,刘啸、李梓赫、唐彦超、胡攀攀、王奔等五位医师针对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脊柱软骨肉瘤、脊柱骨巨细胞瘤、脊柱横纹肌肉瘤和脊柱侵袭性血管瘤的诊断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总结,列举了北医三院骨科近年来在相关肿瘤诊治工作中的经验和进展。

韦峰主任医师总结到,北医三院骨科多代人共同深耕,在脊柱肿瘤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推动北医三院骨科脊柱肿瘤专业的发展。


图片

颅椎经典技术与创新专题

该专题分两节,分别由王圣林教授、闫明主任医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颅椎治疗的经典技术和创新技术进行分享。


讲者风采

王超主任医师讲解了前路松解减压手术过程中需注意的手术操作细节,以及枢椎椎弓根“in-out-in”手术技术,目前该技术可分别经椎间孔、横突孔和椎管三个入路以及各自的不同点。

王圣林教授就寰枢椎椎弓根钉和Mis-TLIF微创治疗寰枢关节脱位分享了两部分:一为经典寰枢椎椎弓根的发展,二为从微创创新的角度介绍新技术。

闫明主任医师回顾了枕骨枢椎内固定、复位技术,讲解了内固定选择的发展以及操作过程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的技术要点。

许南方医师就Magerl钉技术的发展和优缺点以及微创经肌间隙入路治疗齿突骨折的技术特点做了简要讲解。

田英轮医师介绍了单侧寰枢椎间融合器联合后路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提出了单侧Cage临床效果可靠的观点。


图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专题

该专题分三节,分别由孙宇主任医师、周非非教授、张凤山主任医师、刁垠泽主任医师、王少波主任医师、张立主任医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手术技术要点、相关并发症和疗效评估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讲者风采

“机制与原理”部分,陈欣副教授结合OPLL的研究历史,详细阐述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发生机制及流行特点,并介绍了北医三院在OPLL遗传学方面的研究结果。

刁垠泽主任医师介绍了OPLL后路手术减压原理的经典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经典病例以及北医三院在该方面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分享了北医三院对于后路减压手术的思考和见解。

“手术治疗”部分,潘胜发副主任医师介绍了显微镜技术在OPLL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强调了显微镜手术的优势,从减压范围和具体步骤角度,分享了北医三院显微镜前路手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经验。

孙宇主任医师分享了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OPLL椎体间重建方式的选择,结合具体病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介绍了钛笼重建的规格选择,以及3D打印内植物的优势和发展,展现了北医三院在前路椎体间重建方面做出的努力。

周非非教授巧妙地结合经济学中的“科斯定律”,生动形象地解释了不同类型高侵占率OPLL的临床特点,提出手术医师在选择不同手术入路时需考虑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策略。

“并发症及疗效”部分,张凤山主任医师结合北医三院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结果,以及近年来手术技术及术后管理技术的发展,阐释了OPLL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可能原因,介绍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赵衍斌副主任医师介绍了OPLL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可能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并回顾了北医三院有关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研究结果,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总结了C5神经根麻痹的转归发展。

夏天医师基于北医三院的患者资料,结合临床大数据研究方法,分析了后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提出OPLL受累节段是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舒扬医师分享了北医三院在OPLL疗效评估方面做出的努力,介绍了由北医三院领导的一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提出了主客观融合评估手段的优势所在。

孙宇主任医师在总结本专题时指出,OPLL是健康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而经过无数学者的努力,使OPLL诊疗从发病机制、手术策略、并发症、疗效评价等方面均产生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手术策略的制定、手术技术的训练、规避并发症的发生与及时的处置等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每个专题之后,均有讨论环节,学员积极提问,与会专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一一回答,现场学术气氛热烈。


讨论掠影

俗语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北医三院2022年全国脊柱外科新理念、新进展学习班至此落下帷幕,但探寻新理念、新进展的步伐仍在继续,来年再聚于此,分享最新的成果!

分享到: